找到相关内容264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光大师——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

    有余殃。夫积善、积不善,因也;余庆、余殃,则果矣。又既有余庆余殃,岂无本庆本殃?本庆本殃,乃积善积不善之人,来生后世所得之果,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,百千万倍。……经云: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...孔子之赞周易也,最初即曰: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夫积善、积不善,因也;余庆、余殃,则果矣。又既有余庆余殃,岂无本庆本殃?本庆本殃,乃积善积不善之人,来生后世所得之果,当大于余庆余殃...

    陈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271357.html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2)

    灯师每每感叹的说:“本意弘法重之东夏,宁知志不成,遂奄尔衰年。今日虽不契怀,来生愿毕斯志。”   灯师以兜率陀天为业,每日都画龙华一两支来表己心之至。后来到道希法师所住的房子,那时道希法师以经往生了,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271698.html
  • 王政与佛法——北朝至隋代帝王统治与弥勒信仰

     能怀疑现世中所谓的正法治化, 甚至无法安心地将个人的来生祈愿托  寄于此。 他们深切感受到当前的灾难痛苦,于是有直言「新佛出世」  ,「扫去旧魔」,迎接新纪元的民变。 北朝至隋代,自称明法王、月  ...

    陈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373401.html
  • 四法印讲记(七)

    ,统称为因缘。比如,由贪心生嗔心,前面的贪心是后来生嗔的因缘,由欲界的善心生起色界的定心,由计此山的心念生起计彼山的心念等等,都归在因缘当中。 【应知三界所摄的不同类出生时,以及某处出生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四法印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16395573827.html
  • 陕西慈善寺石窟第2窟的佛像构成再考察

    。  佛陀具有无量功德,所以,古来有所谓佛之十号。在这些佛德中,大乘佛教徒特别强调佛的无量寿和无量光的功德,可能与生天思想有关系。生天论是约束信徒来生有快乐、幸福日子的方法;在纯粹的佛教看来,涅槃、...

    白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574434.html
  • 行愆法师:佛学问答

    要与对方讲清楚,不要反目成仇,怨结要及时解决,勿把怨结加深,或带到来生,有谓:怨怨相投何时了呢!既知是有因必有果,现在所作行为要谨慎,时刻注意自己待人处世。你己有念心经,是很好的,再抽暇听闻佛法,多...

    行愆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074746.html
  • [上]《金刚棒喝》

    问:动物死后还会投胎吗?宣化:这与人死后投胎之理相同。今生为中国人,来生成为美国人,再来生成为日本人,都能各处移民。动物的灵性也移民,不过本着其业力、思想、行为而各有所不同。 问:假如夫妇离婚,孩子...今生作一些个什么业障。譬如你尽杀生,来生就得短命报;你尽偷盗,来生你就遭人家打劫报。 问:什么叫戒律?宣化:就是不争、不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不打妄语,这就是戒律;你不要到那个戒律本子上去找戒律。这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0575658.html
  • 心经略说-黄念祖老居士主讲

    你要是儒家,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这五种都具足;或在佛道里要守五戒,若不达到这个水平,人身保不住。信佛的人很少。有仁、有义、有礼、有智、有信,这也是稀有的人。既然稀有,就是说来生能变人的人很稀有,所以很苦...就是‘有’,由于有爱有取的烦恼,做种种的业,定招有当来的果报。(八)(九)(十)三支是现在所做之因,要招来生之果。(十一)‘生’,既造种种之因,来生定又...

    佚名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1576254.html
  • 《破除邪说论》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否定有来生的。佛教徒如果把自己的认识水平降低到顺世外道的理解层次上,于己、于他之终极解脱都毫无利益可言。 以自己的判断标准为准绳去衡量别人的实际证悟水平,这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。因众多的佛教经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2276320.html
  • 四圣谛

    它,称为贪喜集行爱。 3、彼彼希乐爱:我们知道现前这样快乐的境界,追求将来也要有这样的境界,称为彼彼希乐爱。比如今生夫妻生活适意、恩爱,希望将来死后夫妻再结来生缘。因为这种种的爱,使到我们死后再来生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1976359.html